主页》 健康科普
发布日期:2024-05-18 18:25 作者: 浏览次数(4933)
新冠疫情之后,儿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的易感人群,继去年下半年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潮后,近日,“百日咳今年已致13人死亡”登上热搜第一。
近期,百日咳病例确实较去年有所增加,一些孩子持续咳嗽一、两个月,出现痉挛性咳嗽,严重的咳得面红耳赤,嘴唇发紫,还有鸡鸣一样的回声,出现这些症状,当心可能是感染了百日咳。
今年以来,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,百日咳呈现爆发趋势增长,并且出现多例死亡病例,整个去年(2023年)也仅有4例死亡病例,而今年1月份和2月份,就出现了13例死亡病例,今年一季度的病例数加起来,已经达到了59458例,是去年一季度的26.5倍,也是去年一整年(38205例)的1.5倍。那什么是百日咳?百日咳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预防?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什么是百日咳
不少人听到“百日咳”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个病真的要咳足100天吗?让我们一起了解“百日咳。
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,从患病的潜伏期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,以出现症状后2~3周传染性最强。感染百日咳的患者初期似感冒,症状不典型,仅有轻微的咳嗽和低热,潜伏期为5~21天。典型的临床上以阵发性、痉挛性剧烈的刺激性咳嗽、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,病程一般较长,可长达2~3月,故名百日咳。
百日咳有哪些症状
1.潜伏期
百日咳杆菌进入人体后的潜伏期为4-21天,一般为7-10天。
2.卡他期
和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初期表现相同,有流涕、打喷嚏、流泪、咽痛、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。该期排菌量达高峰,具有极强传染性。持续1-2周。
3.痉咳期
一般持续2-6周,也可长达2个月以上。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,常呈“鸡鸣样”,反复多次,可咳出黏痰,昼轻夜重,影响睡眠,且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。严重者可导致舌系带溃疡,面部、眼睑浮肿,眼结膜出血,鼻出血,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。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还会引起发绀、呼吸暂停、惊厥、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。
4.恢复期
痉咳逐渐缓解,鸡鸣样吼声逐渐缓解,但阵发性痉咳可持续数周或数月。学龄前期和学龄前儿童都可能会有以上典型咳嗽症状,表现为以夜间咳嗽为主的长期慢性咳嗽。
5.并发症
百日咳的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,并发症以肺炎最常见,也可能并发肺不张、气胸、纵隔气肿、皮下气肿、肺动脉高压、窒息和脑病等。
百日咳是如何传播的、及易感人群
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对婴幼儿来说,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。人群普遍易感,尤其婴幼儿,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,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。
哪些人要做百日咳检查?
1.具有以下百日咳典型咳嗽的特征之一:阵发性痉挛性咳嗽、咳嗽末吸气相回声、咳嗽后呕吐;
2.婴幼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或者呼吸暂停发作,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比例增多;
3.咳嗽≥2周,且不伴发热,无其他特定病因可以解释。
符合上述任意一条的,都有必要做百日咳相关检查。
推荐做核酸检测诊断“百日咳”
为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找到病因,目前会昌县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已开展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项目。相对于传统的细菌培养、胶体金等检测方法,核酸检测具有高灵敏、高准确性、高特异性的优势,能够及时为患者诊断百日咳提供可靠的依据。通过早诊断、早防控、早治疗的精准医疗服务,可以有效减少百日咳的传播和院感风险,减少抗生素的滥用,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。
如何百日咳预防
1.接种疫苗
预防接种是预防“百日咳”的最好方法。父母可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,每隔4周给宝宝注射一针百白破(白喉、百日咳、破伤风)三联疫苗,连续3次。“百日咳”流行期间,满月的婴儿也可接受注射疫苗。一年后首次进行强化注射,4-6岁再进行第二次强化注射,做到全程预防接种,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。
2.控制传染源
“百日咳”传染性较强,因此需要尽早隔离患者以预防“百日咳”的流行。凡确诊的患儿,及时进行治疗并按要求进行隔离。要注意环境卫生,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。
3.注意个人卫生
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者纸捂住口鼻,同时注意劳逸结合,合理作息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自身抵抗力。
4.及时佩戴口罩
照顾婴幼儿时,如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,应及时佩戴口罩,加强手卫生,避免传染给孩子。
5.健康生活
膳食均衡,合理作息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自身抵抗力。
文/图:李远辉